在茶叶界,知道陈荣茂的人不多,但是,提起“西瓜”和“曦瓜大红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荣茂,小名“西瓜”,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夷山市岩茶厂厂长。
人间仙境何处寻,疑是蓬莱落武夷。位于闽赣边界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旖旎风光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武夷山就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以茶名、茶以岩显”的说法,岩茶因而得名。“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造就出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独特品味,使武夷岩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在武夷山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武夷山的茶产业也飞速发展,茶产业成为与武夷山旅游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全市有一半的人口与茶产业有关。
从一片小树叶到一杯醇香厚重的茶汤,需要经过十多道繁杂的工序,最后在炭火的高温中“浴火重生”,陈荣茂的成长历程,也正和三十年来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一样,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最后在时代潮流的“淬火”中,终于从一个小学徒锻造成一位杰出的茶人。
好风凭借力,小学徒终成大茶人
1991年,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陈荣茂走进了“武夷山岩茶厂”,去厂里当学徒,那年他18岁,从此开始了与茶一生的结缘。
武夷山市岩茶厂始于清末老字号茶庄,1962年,国家将其改制成为崇安县综合农场下属的国营茶厂,1990年更名为“武夷山市岩茶厂”。
1991年,和陈荣茂同时进厂当学徒的有二十多个年轻人,这些学徒中,就有徐秋生和刘安兴,是茶的机缘,将这三个农村青年撮合在了一起。三个人年龄相当,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了兄弟。“曦瓜三兄弟”的传奇,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岩茶厂,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能进岩茶厂,跟着制茶名师学艺,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机会,陈荣茂特别的珍惜。
当时,厂里有郑先祥、李乐林、陈礼昌三位老茶师,三位老茶师在民国时期就是师兄弟,是当时武夷山茶叶界制茶工艺最好的老前辈,人称“老茶怪”。三位师傅喜欢斗茶、较劲,谁也不服谁,相互间铆着劲,三位师傅约定各选一个徒弟,看谁带的徒弟手艺学的最快、最好,谁的徒弟最有能耐,就算谁赢。
就这样,陈荣茂投在陈礼昌门下、徐秋生师从郑兴祥,刘安兴则拜李乐林为师。三位师傅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手艺绝活传授给各自带的徒弟。
陈荣茂、徐秋生、刘安兴没有给师傅丢脸,三兄弟既有竞争,又有切磋、又互学互助,三个人都进步很快,在二十多个学徒中,他们三兄弟始终属于佼佼者。每次回想起他们学艺的年代,陈荣茂都很动容。他说:“那是个纯情与执着的年代,我们三个徒弟,为给师傅争面子,不论是工作还是学艺,都是力争上游,永不服输。我们的制茶手艺就是那个时候操练出来的,应该感谢那个时代积极求进的劳动氛围。”
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陈荣茂进厂学艺才一年,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锻炼的机会。当时一位在广东饶平加工生产“凤凰茶”的台湾茶人陈元清到茶厂考察,陈荣茂的聪明与能干被陈老板一眼相中,向厂领导提出,请他去广东做技术指导。“凤凰茶”是当时市场上最流行的产品。在台企的两年,陈荣茂学到了不少东西。“制茶技术、管理水平、市场观念、为人处事等等,都让我受益匪浅。”能被台商作为特殊人才挖走,这是陈荣茂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起点,为他今后能够驾驭一个大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很快,两年时间过去了。武夷山岩茶厂实行承包制,急需骨干人才,陈荣茂被厂长叶以发紧急召回,担任茶厂副厂长,合伙承包,陈荣茂从此进入企业的决策管理层。
1995年,岩茶厂收购上梅乡茶厂,厂领导为重点培养陈荣茂,将他下派到上梅茶厂当厂长,到基层去历练。
这年开春做茶,陈荣茂突发奇想,向叶以发厂长提出,用同一款原料做茶打赌,赌注为五千元钱,下决心要和老厂长较量一番。叶厂长也想趁机考验一下这位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做茶水平到底咋样?于是两人立下“军令状”,请姚月明、陈德华、叶启桐三位大师做裁判,以两位评好为胜。谁都没有想到,打赌的结果是陈荣茂胜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让叶以发老厂长很是欣慰,徒弟做的茶能超过自己,这是为师的荣耀,虽败犹荣,自己终究没有选错人。
1996年,老厂长叶以发离任时,陈荣茂接任厂长,正式接手武夷山岩茶厂生产运营的重担。他邀请徐秋生、刘安兴两位师兄弟同自己携手一起干,徐秋生、刘安兴既被陈荣茂的真诚所说服,也佩服他的气魄与胆识。于是,由陈荣茂总领,徐秋生、刘安兴技术把关,一起拼搏闯天下,兄弟三个人的命运从此捆在了一起。
陈荣茂接手前,茶厂每年的运营成本需要70万元,由于体制不灵活,茶厂步履维艰,仅茶农的欠款就达20多万元。陈荣茂没有辜负老厂长的期望,接手的当年就做到90多万元,不仅确保茶厂的正常运营,还把茶厂历年遗留下来的茶农欠款全部还清。1997年增加至12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34,1998年则达到160多万元。在三兄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已经没落的国营老茶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武夷岩茶远没有今天的知名度,要把企业做强做大,就必须把产品卖出去。1999年,陈荣茂开始闯广东,2000年,陈荣茂在广州芳村举办“茶王赛”,武夷岩茶开始在广东茶叶市场名声鹊起。2001年,陈荣茂第一次参加“香港工展会”,开始进军香港,在内地一斤只能卖到15元左右人民币的茶叶,在香港居然卖到170元至180元港币,这让陈荣茂大开眼界,也由此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此后的几年,陈荣茂每年都要参加香港的展会,每次的销售额都达50多万港币。
进军香港,不仅让陈荣茂拓宽了视野,也让他有幸结识了香港“香江国际”董事长杨孙西等一批香港的工商届人士,为他日后的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4年,为进一步扩大武夷岩茶在香港的影响力,武夷山市政府授权陈荣茂在香港工展会上拍卖母树大红袍,一罐20克的母树大红袍拍出16.6万港币成交,创历史记录,武夷山大红袍再次轰动港岛,名扬世界。
2005年,香港特首董建华率领杨孙西等一批著名港商到武夷山考察,陈荣茂陪同考察。通过现场调研,杨孙西董事长不仅对陈荣茂过人的胆识和经营能力非常赞赏,还十分看好武夷山茶产业的前景,当场拍板决定与陈荣茂合作,投资武夷山的茶产业。
寻找合作机会,强强联手,把武夷山的茶推向世界,这是陈荣茂毕生的梦想,也是徐秋生、刘安兴共同的理想。
利用“香江国际”首批投资的500万元,陈荣茂当年就收购了30多万斤的老陈茶。2005年,500万属于大宗资金,大宗外资的注入,不仅让陈荣茂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极大的助力了武夷山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2006年,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武夷山的茶产业开始进入一个鼎盛的发展时期。
2006年,陈荣茂与香港“香江国际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正式成立“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陈荣茂三兄弟从此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2008年,陈荣茂大胆决策,香江茶业收购了邵武市高峰、茅岗两个茶厂,将企业的触角延伸至邻市。
说起企业的发展,陈荣茂难抑激动之心。他说“公司能有今天,是与各级领导关怀和爱护分不开的。”2005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到公司调研,对公司的发展提出许多高屋建瓴的建议。在此后的两年,卢展工书记又多次亲临香江视察,深入了解企业,对“曦瓜”品牌的申请、推广,如何精准定位高端大红袍市场提出诸多的建议。南平、武夷山市的地方领导更是对公司的发展关爱有加,给予了许多政策的倾斜。
作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陈荣茂绝对不会想到,此生还能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握手,是茶这个媒介,给他带来了人生极致的荣耀。曾经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江泽民、胡锦涛都曾经先后到香江茗苑,品饮“曦瓜”大红袍,观看他手工制茶表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的赞赏,既是对香江茶业、对“曦瓜”大红袍的肯定,也是对陈荣茂个人的高度评价。
说到江泽民主席香江品茗,就不得不提到香江茶业的一款极品礼茶“海西一号”。2008年4月29日,江主席和他夫人在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陪同下,到香江茗苑品茗,陈荣茂亲自为江主席冲泡讲解,当品到一款金奖肉桂时,江主席十分欣赏,便问陈荣茂,这一泡是什么茶?陈荣茂脑子灵活反应快,看了一眼卢展工书记之后从容的回答:“卢书记在领导我们加紧开发海峡西岸,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这泡茶叫做‘海西一号’”,这个回答引起满堂笑声,江主席非常满意。从此,“海西一号”就成了香江茶业压轴的镇店之宝,而名声大噪。
2015年,胡锦涛主席莅临武夷山视察,也慕名到香江茗苑品茶,对“曦瓜”大红袍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到香江茗苑视察品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李瑞环、贾庆林、吴官正、胡启立、曾培炎、吴仪、郑万通、王刚等人。陈荣茂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无论有多忙,有一件事陈荣茂从来不曾放下,这就是做茶。他深知茶要卖得好,首先茶要做的好;而茶要做的好,就要做茶手艺高。在做茶技艺传承上,陈荣茂除了得到首任恩师陈礼昌,第二任老师台湾知名茶人陈元清的真传外。在他日后的茶人生涯中,还先后获得叶以发、姚月明、陈德华、叶启桐等诸位武夷山茶届大师的指导,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逐步形成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独到的制茶理论。
陈荣茂认为,要做出一泡好茶,首先要从第一道程序采青抓起。茶青是制茶的原料,若第一道工序就没把好关,后面几道工序无论如何努力,也做不出极品好茶。所以,每到生产季,他总要亲自上山,到各片茶园去查看茶芽的长势,准确掌握开采时机,严格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按标准”采茶,即只采一芽三叶中开面的茶青。对于其他的工序,陈荣茂也是一丝不苟,特别是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陈荣茂会召集制茶师傅和车间工人,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青叶,像名医会疹一样,共同研究出做青的方案,力求准确无误地掌握每一个细节,让茶香充分转化。
说到做茶的经验,陈荣茂还有许多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控制下午2点至4点的茶青至关重要。此外,就是要“天时地利人和”,好的地域、好的天气对做一泡好茶起重要的作用。茶青绵软、叶脉柔嫩,就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需要百般呵护且丝毫容不得伤害。做茶是越做越好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品种的茶青都有自己的特点,肉桂要轻摇,水仙要重发酵。做人要大方大气,做茶也一样,要看青做青。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正是有这么多领导的鼎力支持,有这么多茶界泰斗、大师的教诲,才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辉煌。
谱写“曦瓜”传奇,小树叶做成大事业
随着视野的扩大了,陈荣茂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要把一片小树叶做成大事业,一定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给自己的品牌取个什么名呢?陈荣茂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满意名号。2005年,再次前来调研的省委卢展工书记为他出点子说,就用你的小名“西瓜”,好记、响亮,既接地气,又不忘初心。登记注册时,工商人员说,按相关规定,“西瓜”两字不能注册,于是“西瓜”最后演绎成了“曦瓜”。
2006年,“曦瓜”品牌正式注册成功,从此陈荣茂和他生产的大红袍有了个新的身份。
“西瓜”变成“曦瓜”,这个演绎似乎有点歪打正着,“曦瓜”和“西瓜”,读音相同,注册为“曦瓜”,既满足了陈荣茂不忘初心,又让自己这个儿时的小名,在字面的意义上有了升华,因为“曦”字有“晨曦”之意,寓意为早晨初升的太阳,孕育着希望。“瓜”可以理解为“瓜熟蒂落”,意为果实成熟,象征着丰收。“曦瓜”这俩字不仅与“西瓜”同音,其内涵又象征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走向丰收,走向辉煌。
从此,“曦瓜”这个省委书记帮他取的品牌名号,伴随着陈荣茂一路向前走去,成为伴随他一生的品牌,“曦瓜”大红袍,不仅在武夷山叫响,还逐步叫响华夏大地,叫响全世界。叫得多了,人们似乎都忘记了他“陈荣茂”这个名号,几乎所有的人都习惯喊他“曦瓜”。
与“曦瓜”一起声名鹊起的还有“曦瓜三兄弟”,徐秋生、刘安兴两个人从此也与“曦瓜”这个品牌结下不解之缘,陈荣茂、徐秋生、刘安兴三兄弟,共同在武夷山这片土地上,联手书写“曦瓜三兄弟”的传奇。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三兄弟始终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合力守业创业。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擦亮品牌,必须以产品质量为保证。在陈荣茂看来,品牌虽然是一个符号,但品牌代表的是企业的信誉,品牌的底气是产品的过硬,茶做得好,才是硬道理。陈荣茂“以做茶为乐、以做茶为荣”,“曦瓜三兄弟”携手努力,全力以赴,致力于将“曦瓜”大红袍打造成为中华第一茶叶品牌的伟业。
诚实守信是百年老店的根本,陈荣茂说,历史上武夷岩茶有许多知名的老字号,比如“武夷山岩茶厂”的前身“龙泉号”茶庄就是起源于清代的百年老号。古人做生意讲究规矩,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但诚实守信不能丢,作为传承百年老店的香江茶业,先辈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陈荣茂把“规·矩武夷茶”作为“曦瓜”品牌的经营理念。他认为,规和矩分别为校正圆形和方形的工具,寓喻标准和法度。圆,处世之道;方,为人之本。方圆相济,天地才能和谐。香江茶业必须遵守规矩礼法,秉承拼博、进取、创新的精神,打造规范标准,树立行业典范。
相关认证体系就是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规矩,在陈荣茂的主持下,公司先后荣获“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GAP认证”“有机茶认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企业资质”等企业资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讲规矩的“曦瓜”火了,多次在国家级的名优质量评比中获得最高金奖。2010年,“曦瓜”商标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17年,“曦瓜”大红袍被金砖国家峰会确定为会晤选用茶品牌,并受邀参加阿斯塔纳世博会。“曦瓜”大红袍,不仅成为武夷岩茶标杆品牌,还成为海内外茶叶市场中的著名品牌、中国大红袍名家。2010年,公司的另外一个品牌“大王峯”也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获得“中国乌龙茶十大杰出品牌”称号。
2015年初,按照现代食品加工“自动化、职能化、清洁化”的要求,香江茶业投资两千多万,建成了武夷山第一条茶叶全自动加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采用全封闭不锈钢制造,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与国际接轨,符合产品出口标准。可以实现茶叶加工全程不落地,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陈荣茂的大手笔,不仅让香江茶业一跃成为武夷山茶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改写了武夷岩茶加工制作工艺的历史。
陈荣茂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曦瓜”大红袍有朝一日会成为国宝,武夷山的所有茶人估计也不会想到,一款茶叶会被当成国宝,由博物馆收藏。2011年,中国岩茶文化论坛暨“曦瓜”大红袍入驻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收藏签封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和武夷山副市长李耀华共同为签封后的国宝级“曦瓜大红袍”盖上钢印进行封存。
陈荣茂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2009年,公司被评为“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7年,又被评为“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如今香江茶业除了在福建省内拥有3家直营店,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西、山东、河南、重庆等省市有一百多家加盟店、茶叶专柜。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武夷山市茶产业纳税大户,跻身武夷山茶产业纳税户前三名,成为武夷山最有影响力的茶企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片小树叶,硬是被陈荣茂做成了大事业。
建起一座园子,把小树叶做成大文化
武夷山水一壶茶,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水的精灵。陈荣茂说,没有武夷山这方灵秀的山水,就不会有武夷岩茶。既然茶融入了我的生命,武夷山水也就印在我的心间。作为武夷山的茶人,如何把一片小树叶做成一种大文化,把茶与旅结合,将武夷山的茶文化融入到山水中,一起推向世界,是我毕生的梦想。
基于这种理念,从2011年开始,陈荣茂就在谋划考虑做好山、水、茶的文章,具体的构想就是要建一个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茶文化观光园。
经过近四年的呕心沥血,2015年,一座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的园林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陈荣茂把这座园林命名为: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总投资三个亿,是一个集茶叶种植、自动化加工生产、检测、茶产品展示、研发以及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茶文化体验式休闲旅游区。
园内绿树葱茏、名花吐艳,人工湖里水波荡漾、游鱼戏水。富有茶文化气息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辅以花廊、曲径、池沼、水榭等中国古代园林要素,完美的反映出“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清澈的水景、悠悠的古韵,既具有独特韵味的武夷山水风情,又具有浓郁的庭院式江南园林景观的韵味,令人目不暇接。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自2016年5月18日试营业以来,当年就接待游客33万人次。2016年11月,在获得“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称号后,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旅游龙头企业”,2019年又被列入“年度全国茶旅金牌线路”。
香江茗苑通过茶文化博览馆、传统手工制茶体验、开放式工厂、茶文化主题表演、斗茶互动等版块将茶旅进行融合,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茶文化休闲体验。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从中感受和体验茶文化之美,从喝到一口茶开始、进而爱上一杯好茶。
陈荣茂说,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喜欢、发扬。香江茶业与多个国内外学校合作,开放香江名苑茶文化观光园,让学生前来参观、研习,系统地了解茶叶的种植过程、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制茶工艺的体系,寓教于乐,将中国茶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陈荣茂推出的这种“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茶旅结合”的新的运营模式,不仅为香江茶业增加了新的发展后劲,也为武夷山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
“让世界分享武夷茶”,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要让香江的茶,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每一个大众的身边,也要让武夷山的茶文化融入和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陈荣茂如是说。
报效桑梓,小树叶终成大产业
忆当年六株母树五百年流芳,看今朝数亿红袍千万里飘香。经过武夷山茶人的努力拼搏,武夷山终于将茶叶——这片小小的树叶,做成与旅游业并驾齐驱的大产业。
作为这个大产业的领军人物,陈荣茂没有忘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回馈社会,报效桑梓,为武夷山茶产业呕心沥血、添砖加瓦。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十多年来,“曦瓜三兄弟”手把手带出的徒弟就有三百多人,为武夷山茶产业的做大做强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香江茶业还以“茶叶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的形式,通过指导农户种茶、收购茶农茶青的方式,联系农户3125户、茶农茶园25000亩,每年为茶农创收近亿元,茶农户均增收2.78万元,为党中央提出的打一场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福建省的著名茶人,陈荣茂积极为福建的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说福建是产茶大省、旅游大省,要积极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走好“旅游+”的发展新路,让旅游与生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创新为引领的绿色发展特色路子。
茶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绿色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新思路,要找新经济点。继香江茗苑之后,陈荣茂又开始打造别具一格的“中国武夷茶旅小镇”,努力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更深的融入旅游之中,实现旅游观光、研学教育、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助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真正讲好这“一片树叶”的故事,提升这“一片树叶”的国际影响力。